近日,一起职业球员起诉中超长春亚泰俱乐部欠薪的案件引发关注。据代理律师透露,该案在审理过程中已超过法定审限两个月,目前仍未作出判决,暴露出劳动争议纠纷在体育行业处理效率上的现实困境。
据了解,这名球员于2023年初向长春市某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,要求俱乐部支付被拖欠的工资及违约金。按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》规定,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,但本案至今已超过八个月仍未结案。律师表示,虽已多次与法院沟通,但未获得明确结案时间表,超审限问题已直接影响球员的职业发展和基本生活保障。
该案折射出足球俱乐部欠薪问题的普遍性与复杂性。近年来,多家中超、中甲俱乐部因经营困难出现薪资纠纷,但由于职业体育劳动合同的特殊性,许多球员在维权过程中面临举证难、周期长、执行难等问题。尤其是涉及俱乐部主体变更、股权转让或解散的情况,劳动者权益保障更显脆弱。
法律界人士指出,劳动争议案件超审限现象并不罕见,但职业运动员的运动生涯短暂,此类纠纷久拖不决可能对其职业生涯造成不可逆的损害。目前《体育法》虽明确了体育仲裁机构的设立,但实际运作细则尚未完善,许多体育劳动争议仍依赖普通司法程序解决。
有专家建议,应建立专门的体育劳动争议解决机制,优化审理流程,设立绿色通道,对运动员欠薪案件实行快立、快审、快结。同时加强对职业俱乐部的财务监管,推行工资保障金制度,从源头上减少欠薪事件的发生。
本案的进展不仅关乎球员个体的权益,也将成为检验体育行业劳动权益保障机制的重要案例。目前,球员方表示将继续通过合法途径维权,同时呼吁行业主管部门介入协调,推动纠纷尽快解决。